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生物百科知识点-突触传递讲解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2-09 20:03:52


什么是突触传递?它有什么作用?想要详细的了解突触传递的百科知识,就请大家看看这篇文章,即物理百科知识点-突触传递讲解,希望大家多看些百科知识,下文就是一片关于物理百科知识点的讲解。

一、突触传递

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构成。这些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仅互相接触,其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由于接触部位的不同,突触主要可分为三类:①轴突-胞体式突触;②轴突-树突式突触;③轴突-轴突式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反复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称为突触小体,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一个突触前神经元可与许多突触后神经元形成突触,一个突触后神经元也可与许多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表面就有1800个左右的突触小体覆盖着。

二、突触形态特征

在电镜下观察到,突触部位有两层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所以,一个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前膜和后膜的厚度一般只7nm左右,间隙为20nm左右。在靠近前膜的轴浆内含有线粒体和突触小泡,小泡的直径为30~60nm,其中含有化学递质。

三、传递过程

在前膜的内侧有致密突起和网格形成的囊泡栏栅,其空隙处正好容纳一个突触小泡,它可能有引导突触小泡与前膜接触的作用,促进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当突触前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到达突触小体时,小泡内的递质即从前膜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如果这种作用足够大时,即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反应。

单胺类递质的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另有一种方式。这类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许多分支,在分支上有大量的结节状曲张体。曲张体内含有大量的小泡,是递质释放的部位。但是,曲张体并不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直接接触,而是处在它们的附近。当神经冲动抵达曲张体时,递质从曲张体释放出来,通过弥散作用到突触后细胞膜的受体,产生传递效应。这种传递方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上都存在。

上文就是关于物理百科知识点-突触传递讲解,这篇文章很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突触的知识点,比如突触传递、突触形态特征、传递过程等等,望大家好好学习。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