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六年级语文上册郑成功课堂实录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6-29 19:13:28


很多老师都会进行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的参考,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今天小编编辑了六年级语文上册郑成功课堂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老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

生:10月12日。

师:再过三天是几月几日?

生:10月15日。

师:呀!真棒!数学学得真好,算得比电脑还快。(众笑。)

师:刚才跟同学们逗个乐。10月15日,你会想到谁?(略停)去年的——

生:“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师:对啦!那可是举国欢腾的好日子,咱们中国的飞船终于升空了,不容易啊,整整40多年的拼搏啊!所以咱们都称航天员杨立伟叔叔为——

生:航天英雄!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称得上英雄啊?

生:很有本事的人。像杨立伟叔叔这样的。

生:了不起的人!

生:勇敢的人!

师:你知道哪些英雄?

生:黄继光,董存瑞。

师:他俩是战斗英雄。还有别的英雄吗?

生:前年有非典那会,还有医生也是英雄。

师:抗击非典的英雄,我们称之为“抗非英雄”。

生:岳飞是抗金英雄。

师:对,岳飞!南宋的爱国名将,精忠报国!抗击金兵!我们都称他为民族英雄。(板书)民族英雄和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英雄有什么不一样?

生:民族英雄是打仗的。

师:黄继光和董存瑞没打仗?只不过岳飞抗击的是外族的入侵,董存瑞打的是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属于本民族之间的内部战争。黄继光是抗美援朝,并不是直接抗击外国的入侵。记住了,只有抗击外国或其他民族入侵的战斗英雄才叫“民族英雄”。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板书)

来!齐读课题。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再读!

师: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可能同学们对他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打开书,把《郑成功》这篇课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你对他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在巡视中边听个别学生读书边示意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一遍课文,谁有话要说?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操练海军,他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师:首先,我要感谢你,因为你是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你为大家开了个好头;我还要表扬你,只读了一遍书,你对郑成功的战前准备已有了较深的印象,看来你读书很用心。

师:谁也能概括地说说自己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郑成功的军队和荷兰侵略者进行战斗,郑军官兵团团围住敌舰,他们把敌人打败了。

师:对,你这是从战争的结果上说的。

生:我知道了,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技术,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师:好呀!你的发言我感到惊奇。你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其实就把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概括到了一起,不简单。而郑成功大力发展生产则是收收复台湾以后的事情。谁能补充说一下,收复台湾后,郑成功还做了些什么?

生:收复台湾后,郑成功还办起了学校。

师:概括准确!

师:我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课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读读看,找到了吗?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谁来说说看,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两件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谁愿意写到黑板上?

生:(一生上台板书: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的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把“收复“两个字写得特别大。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把“收复”写得这么大呢?

生:因为,我觉得他(指郑成功)只有收复台湾,才能建设台湾。

师:也就是说,收复台湾很重要,如果不能收复,就谈不上建设了,对吗?

生:对。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光收复就有用了吗?不去建设能行吗?我觉得建设也很重要。

师:你的意思是,建设和收复一样重要,也应该写大些,是吗?

生:对。

师:瞧!这两位较上劲了。一个认为收复重要,一个认为建设和收复一样重要。真好!老师真高兴!你俩都很善于读书,很会动脑子。我相信,还有更多的同学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我倒有个建议,咱们先别急着讨论“收复”和“建设”哪个重要,因为说话要有根据。谁能把“收复”和“建设”这两个部分读熟了,谁的发言才有权威性。

生:(欲读2页。)

师:读吧!看书中哪些地方是写“收复”台湾的?哪些地方是写“建设”台湾的?好好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两部分内容,其实等于再读全文。 )

师: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总是表述着作者一定的感情。我要问一问同学们,读了两遍课文,你们感受到了课文中浓浓的情感吗?

生:感受到了。

师:说说看,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很气愤。

师:对!我也是觉得怒火中烧!你呢?

生:我也很气愤!(师随机板书:气愤)

师:你说?

生:我和他说的一样,也是气愤。

师:是呀!能不气愤吗?荷兰侵略者无端地侵略咱们的台湾,真是欺人太甚!除了气愤,还有别的感受吗?

(生没有应答。)

师:坏了!都气糊涂了。读了课文,就没有一点别的感受了?

生:读了课文,我还有一种很痛快的感觉。

师:他有痛快的感觉了,你有吗?(板书:痛快)

生:我也有。

师:有痛快感觉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那还有别的感受吗?没有的你再快速看看书。

生:我还觉得很开心!

师:你开心吗?

生:开心!

师:你开心吗?

生:(摇头。)

师:你不开心,那你觉得?

生:我觉得挺激动的。

师:(随即板书:激动)

师:好了。读一遍文章,只要你是用心去读了,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感受。我觉得刚才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下面我想看大家拿出证据来,课文的哪些词句让你气愤?让你痛快?让你开心?让你激动?为什么?来,快速读读课文。

生:自由快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咱们先从“气愤”谈起。

生:我感到很气愤,我从课文第二节感受到的。“明朝未年,荷兰侵略者……。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我觉得这些侵略者真是太坏了,他们平白无故地侵略台湾,这本就不应该,却又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真是不要脸的狗强盗!

师:骂得好!狗强盗!蛮不讲理的狗强盗!所以你气愤。

生;我非常气愤,他们侵占了台湾,又这样地奴役台湾人民,他们真不是人!

师:老师想问你,你是怎么理解“奴役”这个词的?

生:“奴役”就是把人当奴隶使用,像对待牲畜一样。

生:“奴役”就是不把人当人看。

生:“奴役”就是荷兰侵略者对台湾同胞想打就打,想杀就杀,叫他们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师:对。大家理解得很深刻!那么什么叫“残酷地奴役”呢?

生:“残酷地奴役”就是非常奴役。

师:(笑)你的意思我能听懂,但说“非常奴役”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

生:就是非常残酷,没有人性地奴役。

师:对!没有人性。

生:就是指奴役的程度很重,很厉害。

生:奴役到极点了。

师:是啊!他们挖空了心思,用尽了所有卑劣的手段,用尽了所有折磨人的酷刑,把罪恶的魔刀伸向了无辜善良的台湾人民。也许,我们能从一些电影电视里的有关镜头体会到这种残酷的场面。但历史的真实更会让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义愤填膺!痛恨不已!请看大屏幕。(大屏幕映示补充材料,学生自由阅读。)

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的统治长达38年。在这38年中,他们真是丧尽天良,惨无人道。1622年,17艘满载荷兰士兵的战舰在澎湖的马公岛登陆。侵略军一上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将手无寸铁的居民赶到一个地方集中,然后架起大炮轰击,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台湾人民稍有反抗,他们就进行血腥镇压,对起义者残暴蹂躏(róu lìn),严刑拷打,任意杀害,甚至施以“车裂”、“五马分尸”等残暴刑法,有时是整个部落地进行屠杀。这在当时,就连荷兰远征队统帅宋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中国沿岸的掠夺行为,激起了全中国的愤怒和反抗,他们把我们看成是谋杀者、暴君、海盗。我们对付中国人的手段确实也太过刻薄和残酷了。”

师:读了这段话,你心里头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很气愤!

师:谁有话要说?

生:我觉得荷兰侵略者太惨无人道了!太没有人性了!他们竟对手无寸铁的台湾同胞大肆杀害,而且还整个部落地屠杀。他们真是太可恶了!

师:太可恶了!太没有人性了!全身上下找不到一块人皮!每一个细胞都浸透了无耻和罪恶!

生:他们这样肆无忌惮,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就像杀死牲畜一样,我真不明白,他们也是人,难道他们这样做,心里真的能好受吗?就不怕会有报应吗?

生:这使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日本鬼子坏,荷兰侵略者和日本鬼子一样坏,他们杀人不眨眼。真应该把他们千刀万剐了!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一切侵略者都是丧心病狂的杀人恶魔!就连当年荷兰侵略者的指挥官宋克,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罪恶太过分了!所以台湾人民——

生:恨透了这伙强盗!

师:什么叫“恨透了”?

生:“恨透了”就是非常地仇恨。

生:就是太恨了。

生:就是恨到了极点。

师:对!就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地恨!恨到不能再恨了!

师:(略停)那么,你能体会到这种仇恨吗?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它体会出来?

生:读“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人民,恨透了……”

师:嗯!怒火已在你的胸中燃烧!但还没有烧到极点!谁能读得让大家的怒火都燃烧起来?

生:读“明朝末年……恨透了……”

(声情并茂,掌声响起。)

师:来!大家一起烧起来!

生:(齐读,群情激昂!)

师:假如你就是当时被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的台湾同胞,你会对侵略者怎么说?

生:我会对他们说:“你们这些狗强盗,终有一天,我会让你血债血还的!”

师:对!以牙还牙!血债血还!

生:我会说:“荷兰猪!你们都给我听着!你们这样对待老子!你们不得好死!”

师:对!猪狗不如的贼强盗!你们恶有恶报!你们不会有好下场的!

生:我会说:“你们这帮免崽子!就是吃了你的肉,扒了你的皮,也不解俺心头之恨啊!”(众笑,掌声。)

师:看来,只有恨之入骨了!好!咱们暂且把仇恨埋在心里。谁再来说说哪些词句让你感到激动不已?

生:我读到这句话,感到很激动。“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岛屿……台湾!”这说明郑成功十分痛恨荷兰侵略者,他决心已下,一定要赶走他们,收复台湾。

生:从“慷慨激昂”这个词能看出郑成功很激动,很愤恨。所以我读了也很激动。

师:谁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慷慨激昂”还表示郑成功说话的语气很坚定,他已横下一条心。

师:说得好!又愤恨又激动又坚定,这就叫“慷慨激昂”,我们一起慷慨激昂地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郑成功的话。(铿锵有力!)

师:好!继续交流。

生:我读到“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这句话也感到很激动。这说明大家都盼望着能早一天赶走荷兰侵略者,早一天收复台湾,早就等不及了。

师:那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终于”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大家的心情。

师:什么心情?

生:?S望早日收复台湾的心情。

生:还有前面所说的,台湾人民那种“恨透了”的心情。

师:你能联系前文来理解,你会读书!

生:我觉得还能看出郑军官兵必胜的心情。因为他们一直在加紧操练,准备很充分,而且军容整肃,收复台湾是他们必胜的目标,“终于”这个词正好把他们的信心写出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而且读书也很有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读书就要这样,对于文中恰当而传神的词句就要细细地品味,好好地学习。其实,像前面的“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这些词语,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在于作者高超的遣词造句水平。一个词用得好,一篇文章就活了!就有生气了!这和“画龙点睛”说的是一个理。好!我们一起把这一部分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齐读“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师:来继续交流。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节感到很痛快。“随着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碎片,飞向天空。”敌人的弹药库爆炸了,真是大快人心!

生:我读这句话感到很痛快。“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郑军官兵作战勇猛,把敌舰包围了,他们的大炮也没有作用了,这样,他们就只有等着挨打了,台湾同胞总算出口气了。

生: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我从这里感到很开心!很痛快!这些荷兰侵略者,他们作恶多端,今天这是罪有应得!恶有恶报!他们被迫投降,郑成功终于收复台湾了。

师:哪个词让你痛快?

生:“统统举手投降”这个词,我读了觉得很痛快。敌人被打败了,投降了,他们现在可怜巴巴的,再不敢欺负台湾人民了。

生:我从“惊恐万状”这个词读出大快人心!他们终于有这一天!这就是他们的末日!早知如此,他们何必当初呢?

师:这一节重点描写了收复台湾的战斗过程。正是由于郑军官兵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他们才勇往直前,同仇敌忾,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惊恐万状。假如把这一部分拍成电影,把敌人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的惨象拍下来,你觉得应该怎样拍?我想请每位同学都做一回编剧,把这一场面写成一个剧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敌人乱作一团的惨象写下来。可以选择这样写:

映示:1、以“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作开头,用“有的……有的……..”句式来描写。

2、以“敌人狼狈极了”作开头,接着往下写。

3、参考词语: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心惊胆战,哭爹喊娘,闻风丧胆,负隅顽抗,屁滚尿流,像……像……像……魂飞魄散,丑态百出。

生:(自由练笔。师巡视了解。)

师:谁第一个上来读,

如哪位编剧得到的掌声最热烈,他就是好编剧了。(生笑。)

生:敌人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有的就像受了惊吓的老鼠到处乱撞,“哇哇”乱叫;有的手拿土枪,但两眼发直,两腿直打哆嗦;有的东躲西藏,不是做了刀下之鬼,就是跌落大海,一命呜呼;有的干脆跪地求饶,哭爹喊娘;有的见势已去,拔剑自刎;还有的竟尿湿了裤子……。

生: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舰船开了花,他们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糊冲乱撞,不是撞上了子弹,就是碰上了刀尖,不是跌进了大海,就是被长矛钩住了双腿……一个个面如土色,鬼哭狼嚎,狼狈极了!

生:郑军官兵杀声震天,敌人吓得魂飞魄散,丑态万出。有的跪地磕头,有的举手投降,有的大喊饶命,有的像狗一样趴在地上直打哆嗦,有的像木偶一样直楞楞地翻着白眼……

师:看来,几位编剧都是飞机上挂暖壶?D?D?D高水平!不过这样的场面,可真苦了演员喽!你们想演这些侵略者吗?

生:(齐摇头。)不想演!

生:他们太坏了!

生:谁爱演他们啊!

师:那我们做点高兴的事吧!接着交流开心的事!你们说,后面的四小节,读到哪一节最开心?

生:第六节。

师:那就一起开心一下吧!

生:(齐读课文第六节。)

师:哪些词句让你开心?

生:读到“喜出望外”我很开心。因为郑成功的军队到了,台湾又回到了我们的手里。

生:我读到这里觉得特开心!“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胜利了,再也不受侵略者的奴役了,我们自由了!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胜利了!我们自由了!所以台湾同胞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接着读!)

生:读“他们把粮食……高山族的酋长也送来……郑成功……表示谢意。”

师:假如没有郑成功挺身而出,率领千千万万个郑军官兵去收复台湾,台湾人民还会这么喜出望外吗?

生:不会。

师:还能这样载歌载舞吗?

生:不能。

师:还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吗?

生:不能。

师:还能开办学校,学习文化吗?

生:不能。

师:是的,没有郑成功,这一切都不可能。郑成功的伟大就在这里,所以人们称他为——

生:民族英雄!

师:所以我们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

生: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师:是的,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谁又怎能忘记呢?面对这样一位36岁抗击荷兰侵略者,多年抗战胜利后,却又与世长辞了的英雄,台湾同胞怎能忘记?每一位中华儿女又怎能忘记?请看大屏幕:(映示几个网页:①郑成功塑像②郑成功陵墓③郑成功纪念馆④郑成功诗句⑤两岸共庆郑成功诞辰80周年⑥郑成功邮票……)

(最后画面定格在“郑成功塑像”。)

师:面对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生:郑成功!你永远长眠在我们的心中!

生:郑成功!你是台湾人民的大救星!

生:郑成功!你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生: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人们都将记住一个永恒的名字——郑成功!

反思笔记一:

近日听了一节苏教版《郑成功》的课堂教学,该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做法笔者不敢苟同,现结合该课的教学片断发表一下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师:郑成功眺望大海时和士兵说了些什么?

生:……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哪些词语要重读?

生:“慷慨激昂、决不、一定要”这几个词语要重读。

师:说得很好,谁来读一下?

(一生朗读,语气较平淡。)

师: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1:他重读的力度不够。

生2:语调应该再高一点,语速要慢一点。

师:大家说得很好,谁再来读一下?

(另一生朗读,读得绘声绘色。)

师:请大家学着xxx的样子把这句话读一下。

以上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重结果呈现,轻过程指导。“感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有感情”就是让学生产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因为学生在接触语言材料之前,是一个游离于课文所描绘的那种情境之外的阅读客体,其内心是比较“平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历经一个产生“感情”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有感情”而“朗读”,而不是“读出感情”。

2、重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重读、停顿、语调、语气、语速等朗读技巧是“有感情朗读”的保证,而这些技巧是在朗读者对语言材料充分理解、感悟、直至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有语感经验而自觉表露出来的,如果教师抛弃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在朗读的外在表现形式——朗读技巧上作文章,虽然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一台朗读机器有何区别?

3、重整齐划一,轻独特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形为,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朗读水平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因此,有感情朗读的处理形式也就各具特色,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都“学着xxx的样子朗读”,那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口号又该如何落实?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陈浅见。

一、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就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挚友分别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朗读,结果学生读得淋漓尽致。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再来看: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教学片断。(第一自然段)

师: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那么大臣是怎样劝阻吴王的?现在老师就是吴王,你们就是大臣们,下面哪位“大臣”前来进谏?

生1:大王,从我国的实力来看,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请大王三思。

生2:大王,请您考虑周全,不能顾此失彼啊!

……

师:固执的吴王,哪里听得进大臣们的劝阻呀。如果你是吴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有什么动作,说些什么?

生1:(把桌子一拍)反了反了,你们还把我这个国王放在眼里吗?谁再来劝阻我,我就处死谁!

生2:吾意已定,再敢进谏者,杀无赦!退堂!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成大臣和吴王,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可以表演读,也可以比赛读,选择自己喜爱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

(开放式的朗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读得积极投入。)

反思笔记二:

让阅读与写作牵手《郑成功》教学小记

作者:非儿依依

一、对话突显人物特点

师:(出示)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

卫兵说:“是大海。”

“大海那边呢?”

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

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仔细品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郑成功是个爱国的人。

生2:我知道了郑成功想要收复台湾的原因:一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是侵略者横行霸道,台湾人民的生活很痛苦。

生3:我觉得郑成功爱国爱民,具有正义感,我是从“慷慨激昂”一次读出来的。

师:都说得很好,从内容到思想,深入理解了。请看下面一段对话,是我从一篇题为《钓鱼》的作文中收集来的。

我打电话给哥哥:“我去你家玩,好吗?”

哥哥说:“好啊!”

我问:“我明天去,你在家吗?”

哥哥说:“在家,你来吧!”

我说:“那好,我明天去。”

哥哥说:“嗯。”

我说:“那你明天带我去钓鱼啊?”

哥哥说:“好的。”

我高兴地把电话挂了。

学生看完,忍不住笑了。我问为什么笑,有的说是流水账,有的说太罗嗦了,有的说文章写钓鱼,这样的对话就没有意义了。

那你再读读郑成功与卫兵的对话,你觉得课文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不好,又表现在哪里?

学生纷纷表示,这段对话好,说特别是慷慨激昂一词,提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可以想像出人物的表情,猜测到他的内心。那位写《钓鱼》的孩子(其他学生不知道《钓鱼》是他写的。)站起来说,他觉得这段对话和作文中的没什么两样,都是一问一答。他刚坐下,教室里就“活”了,有的赞同,有的怀疑文本,我让学生再次读这段对话。这时,有学生说,这段对话虽然和作文中有点相似是一问一答,但目的不一样。作文中的对话很罗嗦,没有意义。而这里的对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大海那边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们的地盘,可现在却只能隔海相望,这是这段对话激起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此言一出,掌声想了起来。

我总结,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离不开对话,但对话不是把生活中说的话直接搬到作文中来,要有选择,要能突显你的文章目的。

二、让细节走进读者的心。

师:走出“临风眺望图”,请同学们默读4—6,想像每小节所描述的画面,起好小标题。(登船瞭望或四处瞭望 双军交战 欢庆胜利)

引导学生想像,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

双军交战的痛快,学生说得眉飞色舞,我再让他们选用词语练说:“敌人惊恐万状,有的 有的 有的 ”;欢庆胜利的喜悦,学生谈得喜笑颜开,我让他们写写:“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

然后追问:文章写郑成功,写军队打仗台湾人民的欢庆,不是多余了吗?这样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好处。

我们班孩子的作文,细节描写依旧是软肋,虽然从五年级我就开始注意熏陶,注意渗透,但效果不大。

有时我总在想,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逼迫”下,读课外书了,为什么在表达上丝毫不见长呢?我们的课堂阅读引导应该做些什么呢?

让阅读与写作结合,我一直在坚持,虽然没有形成一定的良好的操作层面的经验,但把我的课例积累下来,接受一点建议,我相信我的精神会在实践中成长。

反思笔记三:(作者:舟行大漠)

今天上完《郑成功》第一课时,在下课铃打响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灵机一动,和学生有了如下对话:

师:台湾人民欢庆胜利,迎接郑军,其场面之壮大、气氛之热烈让人感动。老师有个小小的疑惑,大家看看,台湾人民给郑成功及他的士兵送来了什么礼物?

生:粮食、海鲜、蔬菜、茶叶,鹿皮、兽肉……

师:你看,问题来了。前文说荷兰侵略者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按理说,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应该很艰辛。可是从这里来看,他们有这么多东西,多富有啊!

生:(疑惑)

生:不对!这更能体现出他们的生活艰辛!

师:何以见得?

生:郑成功带领军队赶走了荷兰侵略者,他们喜出望外、载歌载舞。可见他们被压迫、奴役的程度之深。他们送给郑成功及他的士兵的这些东西,是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只有在盛大的节日才会拿出来。郑成功是他们的大恩人,所以他们把这些压箱底的东西全拿出来慰问郑军官兵了。

师生会心一笑,纷纷点头。

以上就是小编编辑的六年级语文上册郑成功课堂实录的全部内容了,小编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从种得到一些收获,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